资料图片:2004年6月20日,参加龙舟竞渡比赛的各参赛队队员正在奋力冲刺。当日,为迎接端午节的到来,一年一度的香港东区龙舟竞渡比赛在柴湾港举行。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 韩国端午祭成功申遗的文化传承之思
明年端午将成为中国的法定节日,不过在国际上,自从2005年起“端午”便与韩国发生了密切联系。话说公元2005年,中韩文化之端午节PK韩国端午祭,韩国胜。2005年11月24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新闻甫出,举国哗然——虽然当时“端午”还未列入国家法定节日议事日程,但毕竟龙舟竞渡伴随了中国人几千年,三岁小孩都知道这是为了纪念屈原。
曾几何时,中国人所熟悉的端午节竟成韩国遗产?
有专家解释,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并不相同,但是,仍然有许多中国人认为,端午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国人或理解,或愤慨,或疑问的同时,也应该反思怎样及时挖掘和保护我们无形的文化传统。
争议
韩国端午40年前列为文物
江陵端午祭是现在韩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节日习俗之一,原来在韩国许多地区都有端午习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失了,唯独江陵地区完整地保存着。在江陵地区,端午祭有着繁琐的祭祀仪式。如果从迎神的“前夜祭”算起,一般要举行五个昼夜。除了祭祀外,还有表现贵族爱情故事的喜剧——官奴假面戏,民间的集体活动还有汉诗创作比赛、乡土民谣竞唱大赛、拔河、烟火游戏、端午放灯等。在这个节日里,年轻女性就穿上美丽的韩服荡秋千,以吸引男性的主意。而男子则多在摔跤上较量高低,展现自己的力道。
话说回来,韩国人的江陵端午祭被国际认同是有道理的,韩国把这个传统节日包装成了“世界品牌”。仅仅是2006年,韩国文化观光部、文化财厅等协办单位给江陵端午祭投入了7亿韩元(约560万人民币)的总经费。
当然,有钱不是万能的,包装更要讲究用心,韩国专门设立了“民俗体验馆”,游人可以在这里品尝“神米酒”、亲自动手制作“车轮饼”、品尝打糕、在“端午扇子”上作画以及体验用菖蒲水洗头等活动。无怪乎,韩国的端午祭比源远流长的中国端午节更为世界熟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韩国江陵端午祭的保护早在40年前便已开始。在中国刚刚开始“破四旧”的1967年,它被指定为国家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
热评
善于认知挖掘文化聚宝盆
在得知中国的传统节日被韩国“抢走”后,中国一些网民对此感到极为愤慨,有网友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一极度错误的决定,我们坚决不承认!”也有人表示:“我们要把它当是个笑话看,韩国人能理解我们五月初五纪念屈原的意义吗?”还有网友驳斥中国专家的“毋须介意”,讽刺说:“今后清明节就让日本去申报也不必在意,春节让越南去申报不必在意,最后把中秋节给印度申报也不必在意。”
网友们普遍认为,保护和重视传统文化刻不容缓了。
网友“冯远理”看到了当前传统节日遇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他说,这关键在于中国的节日风俗也要改革!什么节日都是吃,现在已不缺吃了,节日也就意义不大了。
一位韩国留学生网友则看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他说:“大家都知道泡菜是韩国的特产,后来传到日本。但世界上第一个将泡菜出口的却不是韩国,而是日本。当时韩国上下也很气愤,进行了声讨,最终韩国从此事件中吸取经验,开始重视本国文化的宣传和保护。”
专家的看法大多是理解,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教授指出韩国申遗成功对端午文化不会有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延边大学朝鲜问题研究所所长高敬洙则认为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的成功对我们的启示是:“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要重视起来,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包括运用一些创新的活动形式,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应对
继承传统实现文化层次转型
正如专家说的,韩国端午申遗成功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刺激”了中国更重视自己的传统民俗节日。
在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同一年,屈原的故乡汨罗的国际龙舟赛在停办了6年后重新举行,而且是“盛况空前”,共有11个国家参加比赛,包括来自韩国的留学生组成的韩国队。
无疑,中国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民俗了,今年,国务院的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草案中,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各放假一天。
对此,韩国《朝鲜日报》评论认为中国要把中秋、清明、端午指定为法定假日是“前所未有的”。评论说“恢复传统为团结人民指出了新方向。中国人对这种复活传统的举动反响热烈,现在继承和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就是文化层次的转型”。
说到端午当然离不开屈原,和屈原密切相关的汨罗、秭归、溆浦三个城市也从中看到了商机。今年11月,三地共同签署一份协议,将联手打造“屈原文化旅游圈”。协议内容包括弘扬屈原文化、促进三地经济共同发展。屈原生于秭归,在溆浦写下了《涉江》、《离骚》、《九歌》、《橘颂》等优美诗歌,最后魂归汨罗江。
访谈
新形式包装旧民俗克服断层
受访嘉宾:林欣仪
台湾资深出版业策划编辑,在大陆、台湾地区、日本成功策划历史典故漫画、图书。
记者(以下简称“记”):对于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怎么看?
林欣仪(以下简称“林”):我认为汉文化其实是时间累积起来的工程,他是一种文明留下来的灿烂和轨迹,但是汉民族并不见得自我完全认同汉文化,大陆和台湾都有文化断层的问题,所以才让韩国人有机可乘去做这样的事情。
记:推广传统端午,有什么好办法?林:包装。比方说韩国的《大长今》就很成功,吸引了很多观众。在日本,利用漫画的形式,来包装传统的题材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夏子的酒》讲传统日本酒的酿造。又如由于日本和国内都有出多种三国游戏,许多人都把一套《三国演义》啃得滚瓜烂熟。推广端午文化也可以用新的形式加以包装。
记:能不能讲讲你自己做过的成功的包装?
林:我做过一套台北市的古迹漫画化,叫《画说台北》。台北市分十二区,但小孩子大部分不出自己区域。根本没机会去体验这些地方,即便到了这几区,也是父母带去,没有实体感,漫画化以后许多学校的校外教学改成往台北市走,孩子们多了具体的认知。就像荔湾区是广州的老区肯定有大把故事好讲。
记:其中有什么具体的经验呢?
林:从内容上来说就是要照顾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和小孩子讲传统民俗,最好不用时间顺序讲。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从最大的古迹开始讲,因为孩子的空间感比较好,时间感反而不好。
另外,政府要扶持。比如这套漫画原来是台北新闻局的预算,我们去中了标,后来还得了奖。
历史
中国端午龙船已存在三千年
说到中国的端午节,少不了的是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这些韩国都没有,相同点只有时间,都是在端午(五月初五)期间举行。
闻一多考证“端午节”的起源为祭祀中国最传统的图腾——龙。闻一多的《端午考》中说,在屈原投江一千年以前,这个节日已经普遍存在。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祭祀之日便是端午,在水域中竞划刻着龙饰的舟船是“龙祭”的重要内容。屈原汨罗江投河自杀与端午“祭龙”在时间上是个巧合。
当代学者赵牧认为龙舟竞渡由最初的“龙祭”发展为纪念屈原的是由于中国封建政权出于推广文化影响力的需要,是中国传统的一年一度的“奥运会”。赵牧考证,从隋代开始,由于官方的介入,划龙舟的纪念性质发生了变化,纪念变成了民间的竞赛——斗舸,即划船竞赛,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完全改变了过去祭祀活动所有肃穆凝重的气氛。
话说唐代中唐节度使张封建的《竞渡歌》中描述了中国最早的“划船锦标赛”,冠军奖品是一只银碗。“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张封建的诗句不仅描绘激烈的竞赛场面,更耐人寻味地写出了各地民众和地方官员对胜负的关注。(邓毅富 通讯员 王勇幸)